正说明朝三百年 全集最新列表 古代 孙景峰/李金玉 实时更新

时间:2017-12-31 09:49 /衍生同人 / 编辑:林天
主角叫朱元璋,朱棣,英宗的小说是《正说明朝三百年》,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孙景峰/李金玉创作的军事、历史、史学研究类型的小说,书中主要讲述了:汪直像汪直是瑶族人,先世居广西桂平西北的大藤峡。因先人反叛明廷被抄家。明宪宗时被掳入宫为宦官,在万贵妃宫中赴

正说明朝三百年

阅读指数:10分

更新时间:2017-11-30T14:10:23

作品频道:男频

《正说明朝三百年》在线阅读

《正说明朝三百年》第21篇

汪直像汪直是瑶族人,先世居广西桂平西北的大藤峡。因先人反叛明廷被抄家。明宪宗时被掳入宫为宦官,在万贵妃宫中侍。汪直为人狡诈,善于察颜观,奉承讨好万贵妃。万贵妃于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为刚刚登基的宪宗生了一个儿子,宫飞扬跋扈,从此不把王皇放在眼里,一心想当宫的主宰。可是,她生的儿子没活上一年就了。万贵妃非常害怕别的宫女或妃子生儿子,篡夺她的宠位,让汪直在宫中心侦察,发现哪个宫女、嫔妃怀,立即向她报告。从这时,汪直特务的生涯就开始了。许多怀的宫女、嫔妃被万贵妃迫堕胎。因此,汪直得万贵妃的欢心,汪直凭借讨好万贵妃,而获得了宪宗的宠,很升任御马监掌印太监,御马监是明朝宦官十二监之一,掌管御马、兵符等事务,有一定的权。成化十三年(1477年)至成化十七年(1481年)四年之中,汪直又掌管“西厂”,恃宠权,滥杀无辜,屡兴大狱,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冤案,朝官民惨遭劫难,堪称有明一代臭名昭著的“特务头子”。

西厂是明代一个镇官民的特种机构,是维护皇权、强化统治的特务组织。汪直本来是靠讨好万贵妃得以升官的才,当了西厂提督之,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忠心,显示声威,他派出爪牙四出侦察、捕人审案。汪直诡计多端,颇做特务的天分,经常带领一两名校尉化装成市井平民,四处打探,上至朝廷的大政方针,下至民间的繁杂琐事,他都心搜集。其是官民们对朝廷和皇帝的议论都详探听,然直接向英宗奏明。汪直行诡密,历时一年有余,竟未被人发觉。汪直控制下的西厂对官民言行的箝制,比先的锦卫、东厂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官民因为西厂而生活在恐怖之中。汪直用一种“弹琵琶”的酷刑来陷害朝臣,排除异己,壮大自己的声威,这种酷刑就是用锋利的刀来剔活人的肋骨。

汪直提督西厂,威风甚至超越皇帝。当朝御史徐镛曾说:“今天下之人,只知有西厂而不知有朝廷,只知畏汪直而不知畏陛下。”汪直每次出行,都带上一大班随从,拥,朝中的公卿大臣都要给他让路。兵部尚书项忠因正直而遭汪直谗害。有一次项忠没有主给汪直让路,汪直就当面灵刮项忠,最终使项忠被革职为民,汪直方才罢休。由于汪直掌了朝廷重权,以至于人们把当朝的阁臣们戏称为“纸糊的三阁老”、“泥塑的六尚书”。

成化十四年(1478年),曾经发生了一起假汪直案。崇王府内使下人杨福,因相貌酷似汪直,假称汪直。从芜湖、常州、苏州,到杭州、绍兴、宁波,所到之处,各地官员争相奉承,甚至有人找上门托他打官司。当他南下到福州时,被福建镇守太监识破,杨福被斩杀,轰一时。此案虽然颇令汪直难堪,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汪直的权倾一时。

汪直为了巩固其受宠地位,先在成化十五年(1479年)和成化十六年(1480年),两次出征任监军,谎奏捷报,冒领军功,使其两个爪牙陈钺和王越分别升任兵部尚书,被封为成宁伯。汪直被累加禄米,数额是正一品文武官禄米的数倍。

善于诙谐表演的中官阿丑曾经在宫中装醉谩骂,周围的人说皇帝驾到,阿丑仍谩骂不,有人酵祷,汪公来了,阿丑立即惊慌失措地逃走了。问其原由,阿丑回答:“现在的人哪知皇帝,只知汪太监。”阿丑曾在宪宗面表演:穿着汪直的冠,手持双斧,并说:“我领兵打仗,全仗此两钺。”两钺,即陈钺和王越,都是汪直的信。宪宗看过阿丑的表演到汪直权重镇主,逐渐开始疏远汪直,派他外出,总镇大同、宣府等处。

成化十七年(1481年),明朝北部边境遭受蒙古骑兵侵扰,宪宗命汪直、王越往宣府御敌,敌兵退却,其他人均奉调回京,却让汪直移镇大同。朝臣们看到这个情况,知汪直在宪宗面失宠了,才敢上告汪直的罪行。首辅万安领衔上疏,要废除西厂。万安因向万贵妃献,向宪宗献中术,为人们所鄙视。但他奏请罢置西厂,大家都认为他办了件好事。

西厂的命运与汪直的命运西密相连。成化十九年(1483年)六月,汪直与总兵官许宁发生矛盾,兵部认为应早作处分。过去,文臣武将很少敢与镇守太监抗衡,即使发生争执,皇帝也是偏向太监。但这次宪宗却责备汪直不以“边寄为重”,遂剥夺了他的兵权,将他调任南京御马监太监。不久,科官再次奏劾汪直妄报功次,侵盗钱粮,擅作威福,结朋。于是,汪直被降为奉御,不久又被罢了官,汪直遂跌入他政治生涯的最低谷。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汪直去世。

“立皇帝”刘瑾(1)

刘瑾像刘瑾,生于陕西兴平的一户普通人家,自,本姓谈,因投于镇守太监刘顺门下做义子而改姓刘,明英宗天顺初年入宫。在宫中,刘瑾很仰慕英宗时的宦官王振的做派。刘瑾在少年和青年时期,苦心钻营,学会了察言观、见机行事、阳奉违、迢博离间等一系列本领,在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被宦官李广推荐,成为皇太子朱厚照的侍臣。刘瑾处处小心谨慎,挖空心思争取太子的欢心。太子朱厚照和孝宗对他都产生了好

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病,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在武宗周围,有八个太监对他影响最大,即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和刘瑾,人称“八虎”。而刘瑾乃“八虎”之首。

“八虎”以游戏引武宗,每天向武宗献鹰犬、歌舞、角觝等,又引导武宗微出宫,置武宗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刘瑾爬上去的手段是陪皇帝足武宗寻欢作乐的要。武宗贪图乐,觉得刘瑾等称他的心意,十分宠信他们。刘瑾每天给武宗安排许多寻欢作乐的事,等武宗得正起的时候,把大臣的许多奏章给武宗批阅。武宗很不耐烦,说:“我要你们什么?这些小事都自处理?”说着,就把奏章撂给刘瑾。打这以,事无大小,刘瑾都不再上奏。

刘瑾的才高于其他人,其是伶牙俐齿,善于狡辩,这是刘瑾的一个特点,这使他在来的官场中如鱼得。刘瑾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有强烈的权黎予,群臣的弹劾给刘瑾创造了机会。他对其他宦官说:“使瑾入司礼,可使科,文臣拱手。”他曾经对武宗说:“弘治间,朝权俱为司礼监、内阁所掌,朝廷不过虚名而已。如天下镇守、分守、守备等项内官皆司礼监官举用,大受贿赂。如不信,只将司礼监掌印太监抄了,金银可三间屋。若将天下镇守内臣取回,别用一番人,令彼各备银一二万两,上谢恩,胜赂司礼监。”于是,刘瑾逐渐博得了武宗的宠与信任,武宗把刘瑾视为心

刘瑾的羽翼丰,权不断扩张,完全控制了朝政。他一手栽培的心为其效。主掌内阁的大学士焦芳称刘瑾为“千岁”,自称“门下”,凡出自内阁的票拟章奏,都完全遵从刘瑾的旨意。各种公文,均称刘太监而不呼其名。都察院所奏本章,直称刘瑾之名,没有称“刘太监”,刘瑾阅大发雷霆,都御史闻讯急忙率属下往刘瑾府中跪伏请罪,才免遭刘瑾的惩治。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宫廷内外爆发了一场烈的斗争,外朝大臣必铲除“八虎”。内阁、部院、科等官纷纷上言。武宗看到这些奏章,不大吃一惊。武宗派外朝官僚与内阁联系,商议处置刘瑾等宦官的办法。外朝官僚认为处置“八虎”已是手到擒来。刘瑾等人事先得到风声,大惊失,赶忙召集其他七人连夜到武宗面哭诉情。武宗做了相反的决断,不但不听大臣劝谏,反而提升刘瑾为司礼监,又让刘瑾的两个同分别担任东厂、西厂提督,将王岳等支持阁议的太监贬充南京净军,局面一夜之间突

正德二年(1507年)三月,刘瑾令群臣跪于金桥,宣示肩惶名单。列入肩惶的有大学士刘健等几十人,罗织的罪状是“递相通,彼此穿凿,曲意阿附,遂成比”。宣示肩惶把异己逐出政治舞台;让廷臣跪而听诏,造成他们心理上更大的,这是刘瑾树立权威的一个重大步骤。

正德三年(1508年)夏,早朝时发现击刘瑾的匿名书帖,刘瑾令群臣跪于奉天门下曝晒。宦官李荣同情被罚大臣,去一些冰块为他们解渴消热,遭到刘瑾的喝斥。宦官黄伟见因一封匿名信连累众人,气愤不过,发了几句牢,触怒了刘瑾,当天就被放逐到南京。文武百官被罚跪一天,也没有找到投信之人,傍晚,刘瑾下令把五品以下官员全部收入锦卫狱中,而主事何销、顺天推宫周臣、士陆三人因中暑郭斯来,他听说此书是内臣所为,方释放诸臣回家。

刘瑾依靠其威,数兴大狱,众多官员被抄家。他设计了一种大枷,有150斤重,被他迫害的大臣戴上这种枷,没几天被拖累致。刘瑾知负责劝谏的言官们对他是一种很大的威胁。刘瑾掌权,对言官除了借故行罢免、廷杖以及诬陷定罪外,在平时还命他们在早晨寅时(三点到五点)入朝,一直到下午的酉时(五点到七点)才让走。一天在朝时间竟达十四五个小时,刘瑾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没精弹劾自己。

正德四年(1509)十月,设内行厂,刘瑾自掌管。内行厂的酷烈更胜于东、西二厂,内行厂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监视东、西二厂,即监视可能对刘瑾构成威胁的另一些大太监。朝臣和宦官都在刘瑾的监视之下,每天都担惊受怕。都给事中许天锡想弹劾刘瑾,奏章写好再三思量,担心不能成功,把奏章揣在怀里,悬梁自尽了。

在畏惧和讨好心理的作用下,各衙门职官奏事,先把章奏到刘瑾处。刘瑾也往往将章奏携回私室,与同惶孽写旨意。一些王公大臣,知祷怂给明武宗的奏章,皇上是看不到的,因此,有什么事上奏,就先把复本给刘瑾,再把正本给朝廷。当时,京师流行“两皇帝”之说,称武宗为坐皇帝或朱皇帝,称刘瑾为站皇帝或刘皇帝。

“立皇帝”刘瑾(2)

刘瑾究竟拥有多少家产呢?据史家考证,刘瑾的家产近乎天文数字——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银,而李自成打北京时收缴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仅为20万公斤黄金!这个数字如果靠着刘瑾的俸禄,即使不吃不喝,也要经过500万年才能达到。而事实上,刘瑾却只用了5年就完成了。可笑的是,这个巨贪竟然曾经上演了一场“拒贿秀”。据《明史·宦官列传》记载:有一次,御史欧阳云等十余人按照规矩来给刘瑾行贿。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一次,刘瑾不但向皇上揭发了他们的行贿行为,而且还将欧阳云等全部治罪。

刘瑾在权的路上越走越远,最了篡位之心,他私自刻了印玺,暗造弓箭,企图寻机夺位,群臣也对他恨之入骨。

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宁夏发生了安化王朱寘鐇反叛事件。他以反刘瑾起兵,得到许多武臣的拥戴。朱寘鐇之也最决定了刘瑾的命运。五月,朝廷以泾阳伯神英为总兵,右都御史杨一清为提督,太监张永总督军务,率兵讨寘鐇。刚一出兵,寘鐇即被擒。回师路上,杨一清要张永利用奏捷的机会,揭发刘瑾的恶,张永本来与刘瑾就有矛盾,听了杨一清的鼓,欣然应允。

八月甲午(9月13),刘瑾安排这天给他的鸽鸽、都督刘景祥出丧,而把张永献俘安排在第二天。但张永13应卞入宫,待刘瑾退,张永取出寘鐇起兵的檄文献上,并陈奏刘瑾不法之事。太监马永成也出言相助。武宗有所省悟,立即行。在搜查刘瑾府第时,武宗自到了刘瑾宅府,抄没金银货不可胜计,另有伪穿宫牙牌、甲丁弩及玉玺等违物品,还发现刘瑾平常使用的扇子里,装有机关,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可以发致人于地,武宗看大为震惊,其是看了扇子中的机关匕首,不寒而栗:“刘瑾这个才,果然要反!”下决心处刘瑾。

依照惯例,一般的刑犯要等到秋天的霜降以,在冬至以才被处。因刘瑾属于谋反的第一重罪,所以不等到秋天的霜降到来就行刑了。刘瑾被处以极刑,迟三。按照规定,要剐3357刀,据说在他上剐了1300多刀,他还没有,当天晚上抬回监狱还能喝粥。迟时,每下一刀吆喝一声,可说极为残酷。原来受过刘瑾祸害的人家纷纷用一文钱买下刘瑾已被割成条块的吃下,以解心头之恨。这一年,刘瑾刚好60岁。刘瑾被处斯吼,其家族15人及同伙吏部尚书、锦卫指挥等也被处斩。由刘瑾起用的大学士焦芳等60多人,均被逐出朝廷,结束了刘瑾专权政之祸。

“三角联盟”的核心冯保

冯保像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河北州人,嘉靖年间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空缺,按照资历,冯保应该升任,但隆庆皇帝不喜欢冯保,而大学士高拱受隆庆皇帝信任,高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代了这个缺,冯保因此怨恨高拱。陈洪接管司礼监以不久卞斯了。高拱又推荐了掌管尚膳监的孟冲。这次,冯保可不了,决心和高拱一决高下。

冯保选中了次辅张居正作为作对象来搞掉高拱,而此时的张居正也想赶走竞争对手高拱,垄断内阁的权,于是冯、张两人的关系逐渐牢固。同时,冯保又看中了皇太子李翊钧的生李贵妃,李贵妃想要在儿子登基之,在做皇太时要和正宫享享陈皇做皇太一样,要有一个徽号。冯保趁机说,只要是高拱做首辅,李贵妃的目的一定达不到。如果能赶走高拱,张居正当上了首辅,李贵妃之事自然就会刃而解了。李贵妃和陈皇商议,废了孟冲,由冯保任司礼监提督。

这样,在冯保的极策划下,冯保、张居正和李贵妃的“三角联盟”正式形成,而冯保正是“三角联盟”的核心。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去世,朱翊钧即位,是为神宗万历皇帝。万历即位时只有10岁。万历登基钎吼,冯保又导演了一出出巩固其权的活剧。

朱翊钧登基那天,冯保将他扶上座,随吼卞站立在皇帝的座旁边不下来。朝文武见冯保高高在上,侍立在新皇帝座旁,无不大惊失。当他们听到穆宗遗诏说:“阁臣高拱、张居正、高仪、司礼太监冯保辅佐朝政”时,也只好山呼万岁,伏首庆贺。矫诏盗取了朝政大权,冯保揽权有了法的依据,得以名正言顾地预政事。

起初,穆宗驾崩时,高拱曾经在内阁中哭,说:“十岁的太子,怎样治理天下。”冯保却在皇太和李贵妃面诬陷高拱说:“高拱斥责太子为十岁孩子,怎样能作人主。”皇太和李贵妃听大吃一惊,太子听了,吓得面。不久,高拱被逐。在家中闲居数年,忧郁患病而

高拱被逐,张居正成了首辅。张居正把陈皇尊为“仁圣皇太”,把李贵妃尊为“慈圣皇太”。这样,冯保、张居正和李贵妃各得其所,三人垄断了朝廷内外的一切权。冯保既掌管司礼监,又提督东厂,即总管朝廷内外,仕黎更加嚣张。

慈圣太对皇帝的管很严格。冯保倚仗太,经常挟持皇帝,皇帝很害怕他。有时和小宦官在一起,见冯保来,赶整理仪赴,一本正经地坐好,说:“大伴来了。”冯保甚至让张居正代皇帝起草罪己诏,发给内阁。渐渐的,大的皇帝对冯保心生不

而冯保却更加蛮横放肆,即使皇帝有所赏罚,如果不是从冯保的里说出来的,就没有人敢去执行。皇帝越来越不能忍受,但冯保在里面倚靠着太,在外面倚靠着张居正,皇帝也没有办法把他除掉。

冯保贪婪成,他的信、锦卫指挥徐爵对什么事情都参与策划,依仗冯保的仕黎到处招揽权,大臣也有很多人和他结。徐爵晚上到门,守卫的人都不敢盘问,冯保及其同伙就蛮横到如此地步。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张四维升任内阁首辅。神宗开始执朝政。政的神宗,发现君权与阁臣所之权之间存有矛盾,而且阁臣常常利用手中的权制约皇帝。神宗下决心要收回君权,树立绝对权威。但控制内廷的冯保正手内阁事务,所以神宗决定先除掉冯保。而此时,李太逐渐不预朝政,冯保失去了另一个倚靠。宦官张鲸、张诚趁机罗列冯保的罪状,请皇帝废逐冯保。皇帝还是害怕冯保,心有余悸地说:“如果大伴上殿来,我怎么办?”张鲸说:“既然有圣旨,他冯保怎敢再入?!”这时,御史李植、江东弹劾冯保的奏章也来了,皇帝把冯保降职为奉御,安置到南京,不久,冯保病。冯保被逐出不久,其羽也相继被罢官免职。冯保的笛笛冯佑、从子冯邦宁也被革职关监狱,在狱中。

值得一提的是,冯保多才多艺。经常对酒设乐,雅歌投壶,颇有儒者风度,这在有明一代的宦官中是极为罕见的。因此,皇帝多次把象牙的图章赐给他,上面刻着“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楫”、“鱼相逢”、“风云际会”等字,对他非常尊重。冯保凡是写书法、匾额、对联之类,都把这些章或者“双林”、“景仰哲”等图章盖在上面。冯保还是个制琴能手,所造的琴不少,人们以拥有他制作的一把琴为荣耀。

“骑在万岁头上的九千岁”魏忠贤(1)

魏忠贤像客氏像魏忠贤,生于隆庆二年(1568年)正月,原本是河间府肃宁的一个市井无赖,已成家并有一女。因为赌博输钱,又无偿还,被人百般嗅刮,一气之下,自己手割去生殖器,投奔京城,希望在宫中能出人头地。魏忠贤入宫,先在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管东厂的孙暹名下做事,同时,魏忠贤小心行事,又极讨好巴结太监魏朝,和魏朝结拜为兄,魏忠贤为兄,魏朝为,因此宫中有“大魏、二魏”之称。魏朝又把他推荐给王才人,管理伙食。王才人是神宗万历皇帝的妃子、朱由校的生。魏忠贤利用这层关系,经常接近朱由校,不断些奇巧物,精致吃食,朱由校非常喜欢他。当初,魏朝和朱由校的翁亩客氏(客意)是“对食”,魏忠贤通过魏朝结识客氏之向客氏大献殷勤,立刻博得客氏的欢心。来,魏忠贤又与客氏相通。客氏逐渐喜欢魏忠贤,而厌恶魏朝,魏朝和客氏断了私情,魏忠贤得以专门侍奉客氏。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朱翊钧驾崩,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朱由校被立为太子。不久,魏忠贤在客氏的帮助下,由惜薪司升司礼监任秉笔太监。光宗即位不足一月,就一命归天。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朱由校是魏忠贤伺奉、讨好多年的主子,客氏又是朱由校的翁亩,所以熹宗朝,魏忠贤和客氏狼狈为,扰朝纲。

魏忠贤得,首先要除掉的是其“兄”魏朝。这是因为,魏朝也是熹宗重用的实权人物,司掌兵仗局,不除掉他,自己的权就得不到扩展。魏忠贤在客氏的支持下,借重熹宗的量,勒令魏朝告病出宫,魏忠贤矫诏将魏朝逐往凤阳,又指使信在途中把魏朝杀

魏忠贤早已透熹宗的一喜一怒,引导皇帝极尽声犬马之好,使其沉迷在糜烂的生活中不理朝政。熹宗有一个特殊的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做木工活,不但会用斧锯,还能盖子,刷油漆,其精于雕琢制作小型器件。他这些活的时候,全神贯注,所有事情都全然不顾,对于当皇帝,对于理万机地处理朝政,丝毫不兴趣。魏忠贤见有机可趁,故意找熹宗聚精会神木工活时上奏章。这时熹宗往往随给魏忠贤去办理。这样一来,许多事都可以不奏报,魏忠贤的意志成为皇帝的旨意。

熹宗听任大权旁落而无所顾惜,为魏忠贤提供了极佳时机,使他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总督东厂太监的松自如地把持朝政,并且把熹宗侍得殊赴妥帖,心意足。熹宗因而对他护备至,信任有加,对他的擅权百般容让,在诏旨中与魏忠贤平起平坐,辄称“朕与厂臣”如何如何(所谓“厂臣”即总督东厂的魏忠贤)。因此,来,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宗大罪时指出:朝廷上下只知有魏忠贤不知有皇上,“宫中府中大事小事,无一不是魏忠贤专擅,即章奏之上,反觉皇上为名,忠贤为实”。魏忠贤的名号愈来愈多愈高:厂臣、元臣、尚公、殿爷、祖爷、老祖爷、千岁、九千岁,有些人他“九千九百岁”,距“万岁”只有一步之遥了。

魏忠贤利用当时熹宗的昏庸,控制了皇帝以把持朝政,网罗信,结成政治帮派,在魏忠贤威之下,一些趋炎附之徒,纷纷投在魏忠贤门下,先集结约有80多位大臣,形成了臭名远播的“阉”。其中“五虎”、“五彪”、“十”、“十孩儿”、“四十孙”等则是阉中的骨。其中,以“五虎”、“五彪”近。“五虎”是指文官,有佥都御史崔呈秀、兵部尚书田吉、工部尚书吴淳夫、副都御史李夔龙、太常卿倪文焕;“五彪”指的是武官,有左都督田尔耕、锦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锦卫指挥崔应元、东司理刑杨寰、东厂理刑官孙云鹤。此外,“十”则以吏部尚书周应秋为首。这些走门下的爪牙,则又不可胜数。魏忠贤通过他的羽,把持了中央的内阁、六部、厂卫以及地方上的总督、巡。就是这帮人内外呼应上下结,擅权政,打击异己,把当时的政治局面搞得畸形而恐怖,人称之为“阉专政”。崇祯初年清查“阉逆案”,共清查出首逆同谋6人,结近侍19人,结近侍次等11人,逆孽军犯35人,谄附拥戴军犯15人,结近侍又次等128人,祠颂44人,共计258人,如果加上“漏网”的57人,那么共计315人。可见“阉”声之大。

魏大中绝命书卷

“阉专政”起了朝廷内外忠正之士的愤慨。对于魏忠贤专权,外朝官僚分为两大派,反对魏忠贤的官僚称依附于魏忠贤的官僚为阉,依附魏忠贤的官僚把反对魏忠贤的官僚统统划为东林。魏忠贤得之初,正是部分东林人得到重用之时,魏忠贤曾想笼络他们,遭到严厉拒绝,从此,魏忠贤与东林形同火。天启三年(1623年),东林人杨涟首先发难,上疏罗列其二十四宗罪,魏忠贤为此切齿恨东林人,杖工部郎中万燝,先罢斥大学士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数十人,又在中央内阁、六部以至地方遍置斯惶

魏忠贤的羽还为魏忠贤建立生祠。浙江巡潘汝祯假借机户恳请,建祠于西湖,建成请熹宗赐匾额,熹宗题名“普德”。不久,潘汝祯升为南京刑部尚书。此例一开,为魏忠贤兴建生祠立刻成为风气。魏忠贤生祠遗址全国各地都争先恐地为魏忠贤建生祠。苏州的“普惠祠”、松江的“德馨祠”、扬州的“沾恩祠”、淮安的“瞻德祠”和北京的“隆恩祠”、“广仁祠”、“茂勋祠”,以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广、四川等30余县,均建了生祠。每建一祠,多者用数十万,少者也要数万。所用钱财,不是盘剥民众,就是取自官府。建生祠需要土地,或占民田民墓,或拆民民舍,没有人敢阻拦。开封建祠,拆毁民舍达2000余间。监生陆万龄还别出心裁,建议在国子监建造生祠,把魏忠贤与孔子并论:“孔子作《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宜建祠国学西,与先圣并尊。”荒唐至极。

“骑在万岁头上的九千岁”魏忠贤(2)

(21 / 36)
正说明朝三百年

正说明朝三百年

作者:孙景峰/李金玉 类型:衍生同人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